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校概况 >> 学校简介
学校简介

辽宁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,理、工、经、管、文、法、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,始建于1951年,历经“锦州工学院”“辽宁工学院”等发展阶段,2007年3月更名为“辽宁工业大学”。学校2013年入选国家“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,2016年获批辽宁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,2017年获批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、获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,2019年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(50强),2021年入选国家“5G+智慧教育”应用试点项目和国家“十四五”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。

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(部),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。学校占地面积63万多平方米,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3.81亿元,图书馆藏书138万余册,电子图书量达到72万余册。学校培育和发扬“严谨求实、勤学进取”的优良校风,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,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。

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大力加强学科和平台建设。拥有辽宁省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1个,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,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;建有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(汽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),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,辽宁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,辽宁省高等学校智库平台2个,辽宁省高等学校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;辽宁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7个,与辽宁省发改委合建工程研究中心1个;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

学校现有教职工1350余人,副高级以上职称570余人。全国优秀教师2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,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3人次,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;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,辽宁省教学团队4个,辽宁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4个,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,辽宁省“兴辽英才计划”教学名师2人,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32人,辽宁省首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4人,辽宁省优秀专家5人,青年拔尖人才14人,入选辽宁省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68人,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,辽宁省中青年社会科学人才百人层次3人,辽宁省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3人。8人次入选“科睿唯安”全球高引用科学家榜单。9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,18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人才成长计划,15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。

学校坚持“以本为本”,推进“四个回归”,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,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。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,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,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,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,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,省示范专业4个,省特色专业3个,省本科重点支持专业2个,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,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5个,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4个,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7个,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11个。获批教育部“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”1个,获批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,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,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。获批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,省高校实训培训基地1个,省汽车制造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个,省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1个,省高新区现代产业学院1个,省现代产业学院11个,省示范性虚拟教研室2个,省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个,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。教育部“拓金计划”示范课程10门,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,省一流本科课程132门,省级精品课15门,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9门,省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,省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课程47门,辽宁工业大学MOOC在线教学资源平台上线运行课程1100余门。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0项,省高质量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3项,省校际合作项目30项,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,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2项,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6项。获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63项,省教材建设奖11项,省级精品教材、规划教材8部。

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,系统构建“三平台、四融合、五保障”的双创教育生态育人体系,以“专业教育—创新实践—选育孵化”贯通式项目制育人机制为核心,实现双创教育全员覆盖、全过程融合、全方位赋能,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。学生实践创新参与率100%,近五年累计获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奖项1140项、省级奖项6702项。“挑战杯”竞赛获“揭榜挂帅”专项赛全国特等奖等国家级奖项8项;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国家级铜奖6项。2017-2024年,全国学科竞赛排行榜总排名稳居辽宁省属本科高校前列(八轮榜单)。

学校重视发挥科研引领支柱作用,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。近五年共完成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600余项,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0余项,多次入围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百强高校。学校秉持“开放办学”理念,加强校地融合、产研融合,与地方政府、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10余个。学校成立科研团队40余个,积极推进“博士入企”行动,推动技术成果转化,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学校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化,大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。深度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发展倡议,分别与俄罗斯、希腊、韩国、波兰、英国、澳大利亚、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新西兰、白俄罗斯、泰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。现有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2个。学校多次获批国家“中欧学分互换”项目和“丝绸之路”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。目前,学校共有来自33个国家的260名留学生。

巍巍辽工,煌煌其著,砺器笃行,悟道致远。70多年的改革发展,学校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历史,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,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。面向未来,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,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质量人才、服务辽宁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为已任,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向前!(更新时间:2025年9月)